汉语词典

稊稗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稊稗』

拼音:tí bài

注音:ㄊ一ˊ ㄅㄞˋ

解释:一种形似谷的草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楼钥.送王粹中教授入蜀:「侧耕危穫供税租,饭多稊稗无嘉谷。」
明代.阮自华.出歌:「萋菲出辇道,稊稗出藉田。」
宋代.叶适.题贾俨不忘室:「如於众稊稗,收拾同颖禾。」
元代.谢应芳.吴下咏怀(八首):「野雨生稊稗,山风长蕨薇。」
宋代.许月卿.香潭八首:「蕙兰得志应无日,稊稗逢时却有年。」

基本字义

tí(ㄊ一ˊ)

1、稗子一类的草,子实像糜子:“计中国之在海内,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?”

2、杨柳新长出的嫩芽:“枯杨生稊。”

基本字义

bài(ㄅㄞˋ)

1、一年生草本植物,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,形状像稻,是稻田的害草。果实可酿酒、做饲料。

2、喻微小的,琐碎的:稗官(古代的一种小官,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、市井传闻。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“稗稗野史”)。稗史(记载轶闻琐事的书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枯杨之稊 枯杨生稊 太仓稊米 稗官小说 稗官野史

更多汉语词典: 图纸 绦褐 螳蜋 铜臭 鼗耳 体虱 陶穴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