啼眼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啼眼』
拼音:tí yǎn
注音:ㄊ一ˊ 一ㄢˇ
解释:泪眼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哭崔儿:「悲肠自断非因剑,啼眼加昏不是尘。」
唐代.白居易.杨柳枝词八首:「叶含浓露如啼眼,枝袅轻风似舞腰。」
唐代.蔡瑰.夏日闺怨:「雨沾柳叶如啼眼,露滴莲花似汗妆。」
唐代.杜甫.得舍弟观书自中:「飒飒开啼眼,朝朝上水楼。」
唐代.李贺.苏小小墓:「幽兰露,如啼眼。」
基本字义
啼tí(ㄊ一ˊ)
1、哭,出声地哭:啼哭。啼泣。悲啼。啼笑皆非。
2、鸟兽叫:啼鸣。啼叫。虎啸猿啼。
基本字义
眼yǎn(一ㄢˇ)
1、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:眼睛。眼底。眼力。眼色。眼神。眼帘。眼目。眼疾手快。
2、见识,对事物的看法:眼光远大。眼界开阔。
3、孔洞,窟窿:炮眼。针眼儿。泉眼。
4、关节,要点:节骨眼儿。字眼儿。
5、戏曲中的节拍:一板三眼。
6、当前:眼前利益。眼下。
7、量词:一眼井。
8、围棋术语,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,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