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兵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台兵』
拼音:tái bīng
注音:ㄊㄞˊㄊㄞ ㄅ一ㄥ
解释: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。
古代诗词
清代.张维屏.三将军歌并序:「公方血战至日旰,东炮台兵忽奔散。」
明代.李东阳.戚里婿:「台兵不待章奏批,丞相出城君不知。」
清代.王邦畿.集自公房 其二:「粤台兵半移家去,虞苑僧多奉佛还。」
清代.伊朝栋.书尚书古文孔传后:「升平尚亡三箧书,况值渐台兵火迫。」
基本字义
台(臺、檯、颱)tái(ㄊㄞˊ)
1、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。
2、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台鉴。台甫。
3、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
4、量词:一台戏。
5、台湾省的简称:台胞。台币。
6、姓。
7、桌子、案子:写字台。
8、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
其他字义
台tāi(ㄊㄞ)
1、〔天台〕①山名,在中国浙江省;②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
基本字义
兵bīng(ㄅ一ㄥ)
1、武器:兵器。兵刃。兵不血刃(兵器上面没有沾血,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)。
2、战士,军队:兵士。兵卒。兵丁。兵戎相见(指武装冲突)。
3、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:兵法。兵家。兵机。兵衅(战争的争端)。兵书。兵谏(进谏时以武力要挟,迫使必从)。兵荒马乱。兵贵神速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