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太仪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太仪』

拼音:tài yí

注音:ㄊㄞˋ 一ˊ

解释:
1.天帝的宫庭。
2.公主之母的称号。唐以诸王之母为太妃﹐贞元六年又从吏部郎中柳冕议﹐以公主之母为太仪﹐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之上。太﹐谓因子而尊;仪﹐取母仪之盛。

古代诗词

先秦.屈原.远游:「朝发轫于太仪兮,夕始临乎于微闾。」
唐代.吴筠.游仙二十四首:「停骖太仪侧,整服金阙前。」
宋代.王柏.盛化州挽些:「魂营营而上征兮,叩太仪之幽幽。」
明代.荪谷.宫词(三首):「遥听太仪宣诏语,罢朝新幸望春台。」
元代.袁桷.送文子方著作受文趾使于武昌二十韵:「江汉尊南服,星辰拱太仪。」

基本字义

tài(ㄊㄞˋ)

1、过于:太长。

2、极端,最:太甚。太平。

3、高,大:太空。太学。

4、很:不太好。

5、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:太老伯。太夫人(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)。

基本字义

仪(儀)yí(一ˊ)

1、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
2、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
3、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
4、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
5、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
6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安如太山 逼人太甚 粉饰太平 倒持太阿 离题太远 花花太岁 龙泉太阿 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