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旄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白旄』
拼音:bái máo
注音:ㄅㄞˊ ㄇㄠˊㄇㄠˋ
解释:
1.古代的一种军旗。竿头以牦牛尾为饰﹐用以指挥全军。
2.喻出师征伐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七德舞-:「太宗十八举义兵,白旄黄钺定两京。」
魏晋.曹丕.黎阳作诗:「白旄若素霓。」
唐代.胡曾.咏史诗·轵道:「汉祖西来秉白旄,子婴宗庙委波涛。」
宋代.陆游.神君歌:「黑纛白旄,其来无垠。」
唐代.陆龟蒙.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:「手持一白旄,直向文场麾。」
基本字义
白bái(ㄅㄞˊ)
1、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:白色。白米。
2、明亮:白昼。白日做梦。
3、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
4、纯洁:一生清白。白璧无瑕。
5、空的,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
6、没有成就的,没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说。
7、没有付出代价的:白吃白喝。
8、陈述:自白。道白(亦称“说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
9、与文言相对:白话文。
10、告语:告白(对公众的通知)。
11、丧事:红白喜事(婚事和丧事)。
12、把字写错或读错:白字(别字)。
13、政治上反动的:白匪。白军。
14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:白族。白剧。
15、姓。
基本字义
旄máo(ㄇㄠˊ)
1、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:“上将拥旄西出征,平明吹笛大军行”。
其他字义
旄mào(ㄇㄠˋ)
1、古同“耄”,年老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