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蛮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百蛮』
拼音:bǎi mán
注音:ㄅㄞˇ ㄇㄢˊ
解释: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。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岑参.初至犍为作:「云雨连三峡,风尘接百蛮。」
魏晋.曹植.杂诗:「秉此威百蛮。」
宋代.晁端礼.鹧鸪天:「百蛮洞穴皆王土,万里戎羌尽汉臣。」
唐代.杜甫.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:「诏从三殿去,碑到百蛮开。」
唐代.杜甫.秋风二首:「要路何日罢长戟,战自青羌连百蛮。」
基本字义
百bǎi(ㄅㄞˇ)
1、数名,十个十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佰”代):百步穿杨。百儿八十。百分比。
2、喻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姓(人民)。百般。百炼成钢。百无聊赖。百废俱兴(xīng)。
基本字义
蛮(蠻)mán(ㄇㄢˊ)
1、粗野,凶恶,不通情理:野蛮。蛮横(hèng)。蛮不讲理。
2、愣,强悍:一味蛮干。
3、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:蛮荒。
4、方言,相当于“很”:蛮好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