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賨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巴賨』
拼音:bā cóng
注音:ㄅㄚ ㄘㄨㄥˊ
解释:
1.谓巴中地带。
2.指巴中一带的人。
3.古代巴人所交纳的赋税。巴人呼赋为賨,故称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李商隐.碧瓦:「吴市蠀蛦甲,巴賨翡翠翘。」
唐代.李贺.恼公:「数钱教姹女,买药问巴賨。」
唐代.陆龟蒙.四明山诗·云南:「药有巴賨卖,枝多越鸟啼。」
宋代.苏辙.郭纶:「有功不见赏,憔悴落巴賨。」
宋代.欧阳修.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:「巴賨船贾集,蛮市酒旗招。」
基本字义
巴bā(ㄅㄚ)
1、粘结着的东西:泥巴。锅巴。
2、粘贴,依附在别的东西上:饭巴锅了。巴结别人。
3、贴近:前不巴村,后不巴店。
4、盼,期望:巴望。
5、张开:巴着眼睛。
6、古国名,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。
7、中国四川省东部,泛指四川:巴蜀。巴山蜀水。
8、词尾,读轻声:尾巴。嘴巴。
9、大蛇:巴蛇(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)。
10、气压的压强单位。
11、压强单位。
12、姓。
基本字义
賨cóng(ㄘㄨㄥˊ)
1、中国秦汉时期四川、湖南等地少数民族所缴的一种赋税。亦指这些少数民族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