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斑犀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斑犀』

拼音:bān xī

注音:ㄅㄢ ㄒ一

解释:雌犀牛角,因其角斑白分明,故名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陈黯.自咏豆花:「玳瑁应难比,斑犀定不加。」
宋代.陈造.题刘行父净香轩:「饥凤吟夜良,斑犀散春晚。」
宋代.王质.山水友馀辞 茭白:「春斑犀,秋彫胡,一年计,在江湖。」
明代.张萱.漳流竹隐歌为沈司马伯含赋赠忆堂老人:「凤凰已下不敢食,锦绷满縳斑犀丛。」

基本字义

bān(ㄅㄢ)

1、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:斑点。斑纹。斑斓。雀斑。斑秃。斑白。斑竹。斑驳(色彩错落)。管中窥豹,可见一斑(喻从看到的一部分,推测全貌)。

基本字义

xī(ㄒ一)

1、哺乳动物,形状略像牛,皮粗而厚,多皱纹。角生在鼻上,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,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,可做器物,亦可入药(通称“犀牛”):犀角。犀甲。犀照。灵犀。

2、坚固:犀舟(坚固的船)。犀利(锐利;锋利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斑斑点点 斑驳陆离 斑衣戏彩 陆离斑驳 略窥一斑 略见一斑 可见一斑 窥见一斑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