璧珰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璧珰』
拼音:bì dāng
注音:ㄅ一ˋ ㄉㄤ
解释:屋椽头的装饰。以璧饰之,故称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上林赋>》:"华榱璧珰,辇道纚属。"郭璞注引韦昭曰:"裁金为璧以当榱头也。"张铣注:"璧珰,以璧饰椽首也。"一说指瓦当。见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司马贞索隐引司马彪曰。
古代诗词
南北朝.沈约.八咏诗 登台望秋月:「华榱与璧珰。」
唐代.苏颋.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:「晴壑照金戺,秋云含璧珰。」
唐代.张绍.冲佑观:「错落金碧,玲珑璧珰。」
宋代.敖陶孙.再次徐先辈二首:「列屋多齐赵,华榱间璧珰。」
宋代.钱惟演.宣曲二十二韵:「璧珰萤影度,琼户藓花滋。」
基本字义
璧bì(ㄅ一ˋ)
1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,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,亦可作饰物。
2、美玉的通称:璧人(即“玉人”,指容貌秀美的人)。璧日(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)。璧月。
基本字义
珰(璫)dāng(ㄉㄤ)
1、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。
2、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,后借指宦官。
3、屋椽头的装饰,即“瓦当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