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伯喈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伯喈』

拼音:bó jiē

注音: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ㄐ一ㄝ

解释:汉蔡邕的字。邕性笃孝。少博学,好辞章,精音律,善鼓琴,工书画。灵帝时拜郎中。董卓征召为祭酒,累迁中郎将。后以卓党死狱中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李百药.途中述怀:「伯喈迁塞北,亭伯之辽东。」
唐代.李嘉祐.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:「伯喈文与篆,虚作汉家贤。」
元代.杨维桢.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七:「董桌劫慈明,次以及伯喈。」
宋代.苏颂.尚书祠部郎中大理少卿邹公挽辞二首:「平生经济学,不愧伯喈碑。」
宋代.张舜民.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:「意向伯喈死,苟与卫士倾。」

基本字义

bó(ㄅㄛˊ)

1、兄弟排行次序:伯仲(指兄弟的次第,喻事物不相上下)。

2、父亲的哥哥:伯伯。伯父。伯母。

3、对父辈戚友的尊称:老伯。世伯。

4、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:伯爵。

5、旧时对文章、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:“海内文章伯”。

6、姓。

其他字义

bǎi(ㄅㄞˇ)

1、〔大伯子〕丈夫的大哥。

其他字义

bà(ㄅㄚˋ)

1、古同“霸”,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。

基本字义

jiē(ㄐ一ㄝ)

1、〔喈喈〕①声音和谐,如“鼓钟喈喈”;②鸟声,如“鸡鸣喈喈”。

2、疾速的样子:“北风其喈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伯劳飞燕 伯道无儿 伯歌季舞 伯乐相马 伯乐一顾 伯玉知非 伯仲叔季 伯仲之间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