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避秦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避秦』

拼音:bì qín

注音:ㄅ一ˋ ㄑ一ㄣˊ

解释: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先世避秦时乱。”后以“避秦”为避开祸乱的代称:向山中避秦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陈与义.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以诗借之:「炉烟巧作公超雾,书册尚避秦皇城。」
唐代.崔涂.江雨望花:「避秦不是无归意,一度逢花一断肠。」
唐代.储嗣宗.春游望仙谷:「鸡犬疑沾药,耕桑似避秦。」
宋代.黄庭坚.观化十五首:「身入醉乡如避秦,醒时尘事百端新。」
宋代.黄庭坚.题淡山岩二首:「淡山淡姓人安在,徵君避秦亦不归。」

基本字义

bì(ㄅ一ˋ)

1、躲,设法躲开:避雨。避暑。避世。避讳。回避。避重就轻。避世绝俗。

2、防止:避免。避孕。避嫌。避雷针。

基本字义

qín(ㄑ一ㄣˊ)

1、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:朝(zhāo)秦暮楚。秦晋之好。秦楼楚馆(旧时指妓院)。

2、中国朝代名:秦代。秦镜高悬(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。亦称“明镜高悬”)。

3、中国陕西省的别称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避之若浼 避重就轻 避重逐轻 避实就虚 避世金马 避世金门 避世绝俗 避世离俗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