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鞭杻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鞭杻』

拼音:biān niǔ

注音:ㄅ一ㄢ ㄋ一ㄡˇㄔㄡˇ

解释:鞭子和手铐。泛指刑具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苏轼.石鼓:「 扫除诗书诵法律,投弃俎豆陈鞭杻。」
宋代.王安石.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:「输将一不足,往往死鞭杻。」
金朝.王寂.题中隐轩:「一朝祸起遭鞭杻,却思上蔡牵黄狗。」
清代.刘廷楠.李东田明经用东坡石鼓韵留别次韵奉和:「却惭俗吏逐风尘,委置诗书习鞭杻。」
清代.杨履晋.宣统己酉十月同何梅叟游明陵用东坡石鼓歌韵:「我思炎汉逮天水,雠及枯骨遭鞭杻。」

基本字义

biān(ㄅ一ㄢ)

1、驱使牲畜的用具,柔软像绳子:鞭杆。鞭长莫及。

2、用鞭子抽打:鞭打。鞭扑。鞭责。鞭策。

3、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:教鞭。

4、一种古代兵器,铁制有节,无锋刃:钢鞭。竹节鞭。

5、编连成串的爆竹:鞭炮。小鞭。

基本字义

niǔ(ㄋ一ㄡˇ)

1、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

其他字义

chǒu(ㄔㄡˇ)

1、古代手铐一类的刑具:杻械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鞭辟近里 鞭辟入里 鞭辟向里 鞭辟着里 鞭不及腹 鞭长不及 鞭长不及马腹 鞭长驾远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