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鼓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布鼓』
拼音:bù gǔ
注音:ㄅㄨˋ ㄍㄨˇ
解释:《汉书.王尊传》:"毋持布鼓过雷门。"颜师古注:"雷门,会稽城门也,有大鼓。越击此鼓,声闻洛阳……布鼓,谓以布为鼓,故无声。"后以"布鼓"为浅陋之典。
古代诗词
南北朝.范云.贻何秀才诗:「布鼓诚自鄙。」
唐代.刘禹锡.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:「词人羞布鼓,远客献貂襜。」
元代.王冕.痛哭行:「昨夜虚雷槌布鼓,中天月破无人补。」
唐代.元稹.酬乐天江楼:「布鼓随椎响,坯泥仰匠圆。」
基本字义
布bù(ㄅㄨˋ)
1、棉、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:布匹。布帛。布衣。
2、古代的一种钱币。
3、宣告,对众陈述:宣布。发布。布告。开诚布公(推诚相见,坦白无私)。
4、分散到各处:散布。遍布。星罗棋布。
5、流传,散播:布道。布施。
6、做出安排:布置。布景。布局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鼓gǔ(ㄍㄨˇ)
1、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è)。鼓角(jiǎo)。大鼓。
2、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3、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4、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5、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6、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