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訾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不訾』
拼音:bù zī
注音:ㄅㄨˋㄈㄡˇ ㄗ
解释:
1.亦作"不赀"。
2.不可比量;不可计数。
3.形容十分贵重。
4.不思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崔融.哭蒋詹事俨:「贞节既已固,殊荣良不訾。」
唐代.李商隐.韩碑:「入蔡缚贼献太庙,功无与让恩不訾。」
魏晋.王粲.咏史诗:「受恩良不訾。」
先秦.先秦无名.越人歌:「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。」
清代.梁启超.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:「吾舌有神笔有鬼,道远莫致徒自嗤;君今革命先画界,术无与并功不訾。」
基本字义
不bù(ㄅㄨˋ)
1、副词。
2、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、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、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其他字义
不fǒu(ㄈㄡˇ)
1、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基本字义
訾zī(ㄗ)
1、钱财:訾算。
2、估量,限度:“訾粟而税”。
3、希求:“不訾重器”。
4、古同“咨”,嗟叹声。
5、古同“恣”,恣纵,狂放。
6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