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豺獭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豺獭』

拼音:chái tǎ

注音:ㄔㄞˊ ㄊㄚˇ

解释:豺祭和獭祭。初春,河水解冻,獭开始大肆捕杀鱼类;深秋,鸟兽长成,豺大量杀兽以备冬。古人因以附会其为捕猎前的祭祀,并且以此作为人类鱼猎季节的开始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王炎.寓居分宁去故乡千里不归者二年思念松楸成长:「豺獭尚有祭,谁忍忘其先。」
明代.刘基.杂诗(三十三首):「豺獭有报本,人道当何如。」
明代.刘基.遣闷柬石末公:「豺獭可堪专节钺,衣冠何以拔泥涂。」
宋代.方回.秋晚杂书三十首:「雏乌哺其母,豺獭知献羞。」
宋代.林同.禽兽昆虫之孝十首·豺獭:「人苟不知祭,能如豺獭乎。」

基本字义

chái(ㄔㄞˊ)

1、哺乳动物,贪食,残暴,常成群侵袭家畜。分布于中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、印度尼西亚等地(亦称“豺狗”):豺狼。

基本字义

獭(獺)tǎ(ㄊㄚˇ)

1、〔水獭〕哺乳动物,脚短,趾间有蹼,体长七十余厘米。昼伏夜出,善游水,食鱼、蛙等,毛棕褐色,是珍贵的袭皮。

2、〔旱獭〕哺乳动物,前肢发达善掘土,毛皮可制衣帽。是鼠疫的传播者。亦称“土拨鼠”。

3、〔海獭〕哺乳动物,体圆而长,毛皮很珍贵。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。通称“海龙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豺狼野心 豺狼之吻 豺狼成性 豺狼当路 豺狼横道 豺虎肆虐 豺狼当涂 豺狐之心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