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犎牛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犎牛』

拼音:fēng niú

注音:ㄈㄥ ㄋ一ㄡˊ

解释:一种领肉隆起的野牛。亦名封牛﹑峰牛。《尔雅.释畜》"犦牛"晋郭璞注:"即犎牛也。领上肉犦胅起﹐高二尺许﹐状如槖驼﹐肉鞍一边﹐健行者日三百余里。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。"《晋书.张骏传》:"西域诸国献汗血马﹑火浣布﹑犎牛﹑孔雀﹑巨象及诸珍异二百余品。"唐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:"《汉书.西域传》有犎牛。邓展曰:'脊上有肉鞍如橐驼。'"清龚自珍《论京北可居状》:"如夹山而居山之坳﹐纵可四百丈﹐横四之一﹐可以牧牛﹑羊﹑犎牛。"一说即单峰驼。

基本字义

fēng(ㄈㄥ)

1、〔犎牛〕一种野牛,背上肉突起,像驼峰,如“西域诸国献汗血马、火浣布、犎犎、孔雀、巨象及诸珍异二百馀品。”

基本字义

niú(ㄋ一ㄡˊ)

1、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
2、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
3、喻固执或骄傲:牛气。

4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版筑饭牛 鞭打快牛 搏牛之虻 割鸡焉用牛刀 带牛佩犊 饭牛屠狗 放牛归马 槌牛酾酒

更多汉语词典: 惭戁 饵结 大纛 访舟 感私 二江 打扳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