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化螟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二化螟』
拼音:èr huà míng
注音:ㄦˋ ㄏㄨㄚˋ ㄇㄧㄥˊ
解释:螟虫的一种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,也危害小麦﹑玉米﹑甘蔗﹑茭白等。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,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﹐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。可用消灭幼虫,灌水灭蛹,灯光诱蛾,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。
基本字义
二èr(ㄦˋ)
1、数名:一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贰”代)。
2、双,比:独一无二。
3、两样,别的:二话。不二价。
基本字义
化huà(ㄏㄨㄚˋ)
1、性质或形态改变:变化。分化。僵化。教(jiào)化。熔化。融化。潜移默化。化干弋为玉帛。。
2、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财物:化缘。化斋。
3、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:丑化。绿化。
4、习俗,风气:有伤风化。
5、特指“化学”:化工。化纤。化肥。
其他字义
化huā(ㄏㄨㄚ)
1、同“花”。
基本字义
螟míng(ㄇ一ㄥˊ)
1、〔螟虫〕螟蛾的幼虫,有许多种,如“三化螟”、“玉米螟”等。危害农作物。
2、〔螟蛉〕①一种绿色小虫,螟蛉蛾的幼虫。②喻抱养的孩子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