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石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伏石』
拼音:fú shí
注音:ㄈㄨˊ ㄕˊㄉㄢˋ
解释:暗礁。
古代诗词
隋代.陈子良.赞德上越国公杨素:「弯弧穿伏石,挥戈斩大鲸。」
唐代.杜甫.昔游:「林昏罢幽磬,竟夜伏石阁。」
宋代.黄庭坚.伏仙岩颂:「谁令避世作聋盲,独来寒岩伏石壁。」
南北朝.庾信.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:「弯弓伏石动。」
宋代.吴则礼.由刁园步至因胜求浴:「凭伏石槽三昧水,浴兹从昔无垢人。」
基本字义
伏fú(ㄈㄨˊ)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石shí(ㄕˊ)
1、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:石破天惊(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)。
2、指石刻:金石。
3、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:药石。药石之言(喻规劝别人的话)。
4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5、姓。
其他字义
石dàn(ㄉㄢˋ)
1、中国市制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