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畴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公畴』
拼音:gōng chóu
注音:ㄍㄨㄥ ㄔㄡˊ
解释:复姓。战国时齐国有公畴竖。见《战国策.韩策三》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史弥巩.失调名:「颜公畴昔曾经过。」
元代.凌云翰.送赵永贞改丞德化县以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日程为韵 其二:「持危与扶颠,非公畴可倚。」
宋代.释道潜.过定林谒荆公画像 其一:「古林苍藤一径缠,我公畴昔屡回旋。」
明代.邵经邦.青牛行赠兴济孙封君:「南极老人君莫攀,东皇木公畴与班。」
基本字义
公gōng(ㄍㄨㄥ)
1、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无私。
2、共同的,大家承认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
3、国家,社会,大众:公共。公安(社会整体的治安)。公众。公民。公论(公众的评论)。
4、让大家知道:公开。公报。公然。
5、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国周代指“太师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保”;西汉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
6、敬辞,尊称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诸公(各位)。
7、雄性的:公母。公畜。
8、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:公公。外公(外祖父)。
9、姓。
基本字义
畴(疇)chóu(ㄔㄡˊ)
1、田地:田畴。平畴。
2、类,同类的:范畴。
3、古同“俦”。
4、使相等:畴其爵禄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