吠狗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吠狗』
拼音:fèi gǒu
注音:ㄈㄟˋ ㄍㄡˇ
解释:
1.看守门户的狗。闻声则吠,故称。
2.古地名。
古代诗词
元代.刘敏中.摸鱼儿 九日上都次韵答邢伯才:「鸣鸡吠狗。」
宋代.释如净.偈颂二十五首:「天童不敢相辜,甘作啼鸡吠狗。」
宋代.张耒.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:「水亭暗风雨,人散闻吠狗。」
宋代.梅尧臣.辩疑赠献甫:「一客逢吠狗,无箠制狗狂。」
明代.刘基.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:「邑里萧条无吠狗,田畴芜秽少耕牛。」
基本字义
吠fèi(ㄈㄟˋ)
1、狗叫:吠叫。狂吠。蜀犬吠日(喻少见多怪)。
基本字义
狗gǒu(ㄍㄡˇ)
1、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听觉嗅觉都很敏锐,善于看守门户,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、警犬:走狗。狗彘(狗和猪)。狗刨(páo)(一种游泳动作)。狗盗(小偷)。狗腿子。狗仗人势。狗尾续貂(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,很不相称,常指文章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