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樊哙冠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樊哙冠』

拼音:fán kuài guān

注音:ㄈㄢˊ ㄎㄨㄞˋ ㄍㄨㄢㄍㄨㄢˋ

解释:古冠名。殿门司马卫士所戴。相传鸿门宴上,项羽欲杀刘邦,汉将樊哙闻事急,乃裂裳裹盾为冠,闯入羽营,责羽背信,刘邦乘间脱走。后人壮哙意,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,因名"樊哙冠"。参阅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﹑《隋书·礼仪志六》。

基本字义

fán(ㄈㄢˊ)

1、笼子:樊笼(关鸟兽的笼子,喻不自由的境地)。

2、篱笆:樊篱(喻对事物的限制)。

3、纷杂的样子:“樊然淆乱”。

4、姓

基本字义

哙(噲)kuài(ㄎㄨㄞˋ)

1、咽下去。

2、喙,鸟兽嘴。

3、古同“快”,畅快。

基本字义

guān(ㄍㄨㄢ)

1、帽子:衣冠。冠戴。冠盖(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,借指官吏)。衣冠楚楚。

2、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:冠子。鸡冠。树冠。冠状动脉。

其他字义

guàn(ㄍㄨㄢˋ)

1、把帽子戴在头上:沐猴而冠。

2、超出众人,居第一位:冠军。

3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鸟入樊笼 飘樊落溷 耻与哙伍 褒衣危冠 暴衣露冠 白面儒冠 挂冠归去 发踊冲冠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