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烽橹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烽橹』

拼音:fēng lǔ

注音:ㄈㄥ ㄌㄨˇ

解释:举烽火的望楼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杜甫.入衡州:「旗亭壮邑屋,烽橹蟠城隍。」
明代.谢肃.至泉州府决漳州卫狱寓分司作:「云涛大舶来犀象,烽橹雄城驻虎貔。」
明代.谢肃.至太原:「边色苍苍烽橹外,乡愁渺渺海云西。」
近现代.黄侃.探春 雪中感怀:「休说氛霾静,怕海岱犹多烽橹。」
清代.李符.丰乐楼:「点苍客、才整蛮装,洞庭红照烽橹。」

基本字义

fēng(ㄈㄥ)

1、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:烽火(a.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;b.喻战争或战乱)。烽烟。烽燧。烽火台。烽鼓(烽火和战鼓,指战争)。

基本字义

橹(櫓)lǔ(ㄌㄨˇ)

1、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,置于船边,比桨长,用于摇动:摇橹过江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烽火连年 烽鼓不息 烽火连天 烽火相连 沉烽静柝 烽火四起 连天烽火 流血漂橹

更多汉语词典: 公粟 彻梢 公墓 抵冲 彻瑟 封志 嗔忿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