簜节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簜节』
拼音:dàng jié
注音:ㄉㄤˋ ㄐ一ㄝˊㄐ一ㄝ
解释:竹节。犹竹符﹐古代信使持其半以验证。
古代诗词
明代.张仲举.寄题玉山诗一百韵:「簜节雕龙饰,华旗画隼翔。」
明代.张煌言.送万静斋复命行在:「星汉初回英簜节,风流未减绣蝥弧。」
宋代.王质.送陶茂安赴湖南二首 其一:「峻岳车帷外,清湘簜节前。」
宋代.韩淲.和昌甫寄衡州赵推官韵:「谁复汎莲依簜节,好扶时运际明昌。」
宋代.林希逸.刘殿讲大卿挽诗 其一:「再三持簜节,八十侍华光。」
基本字义
簜dàng(ㄉㄤˋ)
1、大竹。
2、笙箫之类的乐器。
3、古代使者盛符节的竹函。
基本字义
节(節)jié(ㄐ一ㄝˊ)
1、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2、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3、段落,事项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4、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节气。节令。
5、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节日。
6、礼度:礼节。
7、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8、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9、省减,限制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10、略去,简略:节选。节录。
11、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节。使节。
12、姓。
其他字义
节(節)jiē(ㄐ一ㄝ)
1、〔节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