庚日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庚日』
拼音:gēng rì
注音:ㄍㄥ ㄖˋ
解释:用干支来纪日时,有天干第七位‘庚’字的日子。夏至三庚数伏,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。
古代诗词
唐代.郑愔.哭郎著作:「巳年人得梦,庚日鸟为灾。」
明代.郭之奇.兵事十首 其八 策抚:「倘及阳庚日,春风散绿林。」
宋代.陆佃.韩康公挽歌词三首 其二:「非关庚日曾占鵩,自是辰年并值龙。」
元代.黄玠.多雨:「多雨问庚日,推窗看卯云。」
基本字义
庚gēng(ㄍㄥ)
1、天干的第七位,用作顺序第七的代称。
2、年龄:同庚。年庚。生庚(人出生的年月)。庚帖(tiě)。庚齿(年龄)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日rì(ㄖˋ)
1、离地球最近的恒星(亦称“太阳”):日月星辰。日晷(guǐ)(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)。日珥。日薄西山(太阳快要落山了,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)。
2、白天,与“夜”相对:日班。
3、天,一昼夜:多日不见。今日。日程。
4、某一天:纪念日。
5、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,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。
6、时候:春日。往日。
7、每天,一天一天地:日记。日益。
8、特指“日本国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