蹲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蹲龙』
拼音:dūn lóng
注音:ㄉㄨㄣ ㄌㄨㄥˊ
解释:
1.蹲踞之龙。《春秋演孔图》:"孔子坐如蹲龙,立如牵牛。"后用以指孔子。
2.一种作蹲踞之龙形的装饰物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牛僧孺.李苏州遗太湖石奇:「掀蹲龙虎斗,挟怪鬼神惊。」
宋代.范成大.鱼复浦泊舟,望月出赤甲山,山形断缺如鼍龙:「月出赤甲如金盆,蹲龙呀口吐复吞。」
元代.许衡.别西山二首 其一:「大山如蹲龙,小山如踞虎。」
明代.杨慎.续百一诗 其七:「咄哉赞好德,后乘有蹲龙。」
基本字义
蹲dūn(ㄉㄨㄣ)
1、两腿尽量弯曲,像坐的样子,但臀部不着地:蹲下。蹲伏。蹲踞。蹲腿。
2、〔蹲苗〕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水,进行中耕和镇压,使幼苗根部下扎,生长健壮,防止多余茎叶生长。
3、喻呆着或闲居:蹲膘。蹲窝。蹲班房(坐牢)。
基本字义
龙(龍)lóng(ㄌㄨㄥˊ)
1、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2、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3、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4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