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奏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伏奏』
拼音:fú zòu
注音:ㄈㄨˊ ㄗㄡˋ
解释:谓俯伏上奏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储光羲.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:「夜闻持简立,朝看伏奏归。」
唐代.朝衡.衔命还国作:「伏奏违金阙,騑骖去玉津。」
唐代.戴叔伦.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、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:「伏奏见龙颜,旋持手诏还。」
唐代.戴叔伦.赠史开府:「早晚瑶阶归伏奏,独能画地取关西。」
唐代.窦牟.早赴临台立马待漏口号寄弟群:「伏奏徒将命,周行自引才。」
基本字义
伏fú(ㄈㄨˊ)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奏zòu(ㄗㄡˋ)
1、作乐(yuèㄩㄝˋ),依照曲调吹弹乐器:演奏。奏国歌。奏鸣曲。
2、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:启奏。奏议。奏疏。奏折。奏本。奏对。
3、呈现,取得:奏效。奏功。奏捷(取得胜利)。大奏奇功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