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鼓鞞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鼓鞞』

拼音:gǔ bǐng

注音:ㄍㄨˇ ㄅ一ㄥˇㄆ一ˊㄅ一ˋㄅㄟ

解释:见"鼓鼙"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杜甫.无家别:「县吏知我至,召令习鼓鞞。」
唐代.陆龟蒙.乐府杂咏六首·孤烛怨:「坐想鼓鞞声,寸心攒百箭。」
宋代.汪元量.水龙吟:「鼓鞞惊破霓裳,海棠亭北多风雨。」
南北朝.庾信.拟咏怀诗 二三:「鼓鞞喧七萃。」
宋代.汪元量.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一:「万骑横江泣鼓鞞,千枝画角一行吹。」

基本字义

gǔ(ㄍㄨˇ)

1、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è)。鼓角(jiǎo)。大鼓。

2、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
3、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
4、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
5、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
6、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

基本字义

bǐng(ㄅ一ㄥˇ)

1、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(一说刀剑鞘):“维玉及瑶,鞞琫容刀。”

其他字义

pí(ㄆ一ˊ)

1、古同“鼙”,鼓名:“召令习鼓鞞。”

其他字义

bì(ㄅ一ˋ)

1、古同“韠”,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。

其他字义

bēi(ㄅㄟ)

1、〔牛鞞〕古县名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败鼓之皮 敝鼓丧豚 布鼓雷门 打边鼓 打当面鼓 櫜弓卧鼓 大张旗鼓 大锣大鼓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