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祠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春祠』
拼音:chūn cí
注音:ㄔㄨㄣ ㄘˊ
解释:春季的祭祀。古代宗庙四时祭之一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李益.同萧炼师宿太一庙:「微月空山曙,春祠谒少君。」
唐代.韦应物.白沙亭逢吴叟歌:「冬狩春祠无一事,欢游洽宴多颁赐。」
宋代.夏竦.皇太后恭谢太庙:「法宫裁旧典,长乐奉春祠。」
明代.汤显祖.送王比部供奉采药扶侍太夫人归粤比部故侍御:「并道春祠惟坐啸,也能符遣及花骢。」
宋代.林陶.庆梅州刘侯修葺程乡学宫落成三章:「谈经议道,春祠秋尝。」
基本字义
春chūn(ㄔㄨㄣ)
1、一年的第一季:春季(农历正月至三月)。春节。春色。春晖(春天的阳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妇女的眉毛)。春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岁,如“春春正富”;d.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e.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
2、两性相求的欲望:春心。怀春。
3、生机:大地回春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祠cí(ㄘˊ)
1、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、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:祠堂。祠庙。宗祠。
2、古代指春祭(品物少,多文词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