幞头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幞头』
拼音:fú tóu
注音:ㄈㄨˊ ㄊㄡˊ˙ㄊㄡ
解释:1.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
精选例句
1、宋代官员公服、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,主要是小袖圆领衫和帽带下垂的软翅幞头,依然唐式,脚下却不穿唐时的乌皮靴,改着更便于平时起居的便鞋。
2、幞头之制出于北齐,隋唐之初逐步定型。
3、元代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。
4、总的看来,隋唐时期男子官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,官员戴幞头,百姓着短衫。
5、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,但首服(冠帽等)已是平翅乌纱帽,名直脚幞头,君臣通服,成为定制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崔公佐客.献公佐诗:「破额幞头衫也穿,使君犹许对华筵。」
唐代.刘行敏.嘲崔生:「幞头拳下落,高髻掌中擎。」
两汉.无名氏.青玉案:「试盝幞头谁与度。」
两汉.无名氏.失调名:「幞头上、带著百般村气。」
明代.无名.本草采萍时日歌(唐高供奉作):「豆淋酒内下三丸,铁幞头上也出汗。」
基本字义
幞fú(ㄈㄨˊ)
1、〔幞头〕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。
2、同“袱”。
基本字义
头(頭)tóu(ㄊㄡˊ)
1、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:头骨。头脑。头脸(①头和脸;②指面貌;③指面子,体面)。头角(jiǎo)(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)。
2、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留头。剃头。
3、物体的顶端:山头。笔头。两头尖。
4、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:从头儿说起。头绪。
5、物体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
6、以前,在前面的:头三天。
7、次序在前,第一:头等。头生。
8、首领:头子。头目。
9、方面:他们是一头的。
10、临,接近:头睡觉先洗脸。
11、量词,多指牲畜:一头牛。
12、表示约计、不定数量的词:三头五百。
13、(tou)名词后缀(①接于名词词根,如“木头”。②接于动词词根,如“念头”。③接于形容词词根,如“甜头儿”)。
14、(tou)方位词后缀(如“上头”。“里头”。“后头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