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伏藏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伏藏』

拼音:fú cáng

注音:ㄈㄨˊ ㄘㄤˊㄗㄤˋ

解释:隐藏;潜藏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黄庭坚.送彦孚主簿:「伏藏鼪鼯径,犹想足音跫。」
宋代.黄庭坚.答阎求仁:「我亦闻之未能行,慨今无策可伏藏。」
宋代.朱熹.拜张魏公墓下:「玉帛骤往来,士马且伏藏。」
宋代.宋太宗.逍遥咏:「伏藏终不见,巧拙是兼非。」
宋代.宋太宗.逍遥咏:「伏藏密旨机关内,合会非常本自由。」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cáng(ㄘㄤˊ)

1、隐避起来:埋藏。包藏。藏奸。藏匿。隐藏。蕴藏。藏污纳垢。

2、收存起来:收藏。藏品。藏书。储藏。

其他字义

zàng(ㄗㄤˋ)

1、储放东西的地方:藏府。宝藏。

2、道教、佛教经典的总称:道藏。大藏经。三藏(佛教经典“经”、“律”、“论”三部分)。

3、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、四川等省:藏族。

4、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。

5、古同“臟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