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伏兔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伏兔』

拼音:fú tù

注音:ㄈㄨˊ ㄊㄨˋ

解释:
1.亦作"伏菟"。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。
2.古代车上的部件,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,以其形如蹲伏之兔,故名。
3.指织机上的部件。
4.经穴名。别名外勾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大腿前外侧,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。
5.亦作"伏菟"。草药飞廉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四.飞廉》﹝释名﹞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刘辰翁.水龙吟:「龙筋虎骨,根深伏兔,擎空千丈。」
唐代.沈佺期.七夕曝衣篇:「绛河里,碧烟上,双花伏兔画屏风,四子盘龙擎斗帐。」
宋代.毛滂.道上口占:「定恐黄茅藏伏兔,更呼青汉落飞鸇。」
宋代.苏辙.送转运判官李公恕还朝:「鹰掣秋田伏兔惊,骥驰平野疲牛倦。」
宋代.项安世.十五弟生日:「入月穿天搜伏兔,抟风系水化新鹏。」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tù(ㄊㄨˋ)

1、哺乳动物,耳长,尾短,上唇中间裂开,后肢较长,跑得快:兔子。兔脱(迅速地逃走)。兔毫笔。兔起鹘落(“鹘”,打猎用的猛禽。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,喻动作敏捷。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)。

2、古称娈童(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