凫雁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凫雁』
拼音:fú yàn
注音:ㄈㄨˊ 一ㄢˋ
解释:
1.亦作"凫雁"。
2.野鸭与大雁。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。
3.鸭与鹅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赎鸡:「凫雁与鸥鹭,游扬戏朝暾。」
唐代.储光羲.晦日任桥池亭:「未有菰蒲生,即闻凫雁游。」
唐代.储光羲.观竞渡:「下怖鱼龙起,上惊凫雁回。」
唐代.杜牧.郡斋独酌:「雾晓起凫雁,日晚下牛羊。」
唐代.杜甫.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:「尊(上三“田”下“缶”)临极浦,凫雁宿张灯。」
基本字义
凫(鳬)fú(ㄈㄨˊ)
1、水鸟,俗称“野鸭”,似鸭,雄的头部绿色,背部黑褐色,雌的全身黑褐色,常群游湖泊中,能飞。
2、同“浮”。
3、〔凫茈〕古书上指“荸荠”。
4、同“洑”。
基本字义
雁yàn(一ㄢˋ)
1、鸟类的一属,形状略像鹅,群居水边,飞时排列成行:雁行(háng)。雁序。雁阵(雁行整齐,如同军队布阵)。雁过拔毛(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