鹳鹅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鹳鹅』
拼音:guàn é
注音:ㄍㄨㄢˋ ㄜˊ
解释:
1.亦作"鹳鹅"。
2.《左传.昭公二十一年》:"丙戌,与华氏战于赭丘。郑翩愿为鹳,其御愿为鹅。"杜预注:"鹳﹑鹅皆陈名。"杨伯峻注:"《埤雅.释鸟》:鹅自然有行列。故《聘礼》曰'出如舒鴈'(雁即鹅)。古者兵有鹳﹑鹅之陈也。旧说江淮谓群鹳旋飞为鹳井,则鹳善旋飞﹐盘薄霄汉﹐与鹅之成列正异﹐故古之陈法或愿为鹳也。"后遂以"鹳鹅"泛指军阵。
3.鹳和鹅的飞翔。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。
古代诗词
宋代.苏轼.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:「僧侣且陪香火社,诗坛欲敛鹳鹅军。」
宋代.陈造.次韵赵帅四首:「他日鹳鹅常避敌,即今竿木又逢场。」
宋代.陈著.代天宁寺僧可举赠梓人善斲歌:「百川奏材奔贔屭,万夫应役鸣鹳鹅。」
明代.袁凯.海上书怀(丁酉岁作):「十年不见鹳鹅军,千里犹残犬彘群。」
宋代.胡寅.简单周二子:「阵合鹳鹅须敌手,诗成珠玉要奇才。」
基本字义
鹳(鸛)guàn(ㄍㄨㄢˋ)
1、鸟,羽毛灰白色或黑色,嘴长而直,形似白鹤,生活在江、湖、池沼的近旁,捕食鱼虾等。
基本字义
鹅(鵝)é(ㄜˊ)
1、家禽,比鸭子大,颈长,喙扁阔,尾短,体白色或灰色,额部有肉质突起,雄的突起较大,颈长,脚大有蹼,善游水:白鹅。鹅毛。鹅卵石。鹅毛大雪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