裹糇粮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裹糇粮』
拼音:guǒ hóu liáng
注音:ㄍㄨㄛˇ ㄏㄡˊ ㄌ一ㄤˊ
解释:谓携带熟食干粮,以备出征或远行。语出《诗.大雅.公刘》:"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。"朱熹集传:"糇,食。粮,糗也。"
古代诗词
先秦.诗经.公刘:「迺裹糇粮,于橐于囊,思辑用光。」
明代.陶望龄.游五泄六首(各有序):「折松为明灯,腰包裹糇粮。」
明代.沈周.永乐初给事姚伯善采木广右被瘴客死殡及六十:「榛行不择日,即日裹糇粮。」
先秦.诗经.公刘:「笃公刘,匪居匪康,乃埸乃疆,乃积乃仓;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,思辑用光。」
明代.孙一元.江南道中:「九关啼虎豹,三月裹糇粮。」
基本字义
裹guǒ(ㄍㄨㄛˇ)
1、包;缠绕:裹脚。把这包糖裹好。裹足不前。
2、夹带;夹杂:不该把次货裹进去卖。好人坏人裹在一起一时分不清。
3、方言,吸(奶):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。奶头被这孩子裹得生疼。
基本字义
糇hóu(ㄏㄡˊ)
1、干粮:糇粮。
基本字义
粮(糧)liáng(ㄌ一ㄤˊ)
1、可吃的谷类、豆类等:粮食。粮仓。粮荒。弹尽粮绝。
2、作为农业税的粮食:公粮。钱粮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