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顿缨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顿缨』

拼音:dùn yīng

注音:ㄉㄨㄣˋ 一ㄥ

解释:谓挣脱绳索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李德裕.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·似鹿石:「不是见羁者,何劳如顿缨。」
宋代.杨亿.偶作:「归计未成芳节晚,更忧禽鹿顿缨狂。」
宋代.宋庠.雨夜秋兴示仲氏子京:「狂迷顿缨鹿,踉跄乘轩禽。」
宋代.宋庠.孟津岁晚十首:「自怜麋鹿性,晚节顿缨频。」
明代.李梦阳.李广:「亭障不设燧,枥马跃顿缨。」

基本字义

顿(頓)dùn(ㄉㄨㄣˋ)

1、很短时间的停止:停顿。顿宕。抑扬顿挫。

2、忽然,立刻,一下子:顿然。顿即。顿悟。茅塞顿开。

3、叩,跺:顿首再拜。

4、处理,设置:安顿。整顿。

5、疲乏:困顿。劳顿。

6、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: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。

7、次:三顿饭。

8、古同“钝”,不锋利。

9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缨(纓)yīng(一ㄥ)

1、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:帽缨子。红缨枪。缨穗。

2、像缨的东西:萝卜缨子。

3、带子,绳子:长缨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鞍马劳顿 饱餐一顿 沉郁顿挫 捶胸顿足 拊膺顿足 捶胸顿脚 顿纲振纪 顿口拙腮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