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杜口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杜口』

拼音:dù kǒu

注音:ㄉㄨˋ ㄎㄡˇ

解释:闭口。谓不言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白居易.采诗官:「诤臣杜口为冗员,谏鼓高悬作虚器。」
唐代.白居易.哭崔常侍晦叔:「惠死庄杜口,钟殁师废琴。」
唐代.柳宗元.相和歌辞·东门行:「凶徒侧耳潜惬心,悍臣破胆皆杜口。」
唐代.齐己.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:「谁同论此理,杜口少知音。」
唐代.齐己.和西蜀可准大师远寄之什:「杜口已同居士室,传心休问祖师山。」

近义词:闭口、绝口

基本字义

dù(ㄉㄨˋ)

1、落叶乔木,果实圆而小,味涩可食,俗称“杜梨”,亦称“甘棠”、“棠梨”。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。

2、阻塞(sè),堵塞(sè):杜绝。杜塞(sè)。杜门谢客,防微杜渐。

3、〔杜撰〕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。

4、姓:杜康(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,文学作品中借指酒)。

基本字义

kǒu(ㄎㄡˇ)

1、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
2、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

3、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港口。

4、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
5、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防微杜渐 防微杜衅 防萌杜渐 房谋杜断 杜耳恶闻 杜断房谋 杜弊清源 杜口无言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