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葭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吹葭』
拼音:chuī jiā
注音:ㄔㄨㄟ ㄐ一ㄚ
解释:古代候气之法,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,气至则灰散。《后汉书.律历志上》:"候气之法,为室三重,户闭,涂衅必周,密布缇缦。室中以木为案,每律各一,内庳外高,从其方位,加律其上,以葭莩灰抑其内端,案历而候之,气至者灰动。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,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。"
古代诗词
唐代.杜甫.小至:「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琯动浮灰。」
宋代.洪适.奉礼歌:「吹葭缇龠气潜分。」
宋代.萧元之.渡江云:「笑几回、索苇吹葭。」
宋代.杨泽民.渡江云:「青蓑短棹长江碧,弄几曲、羌管吹葭。」
宋代.项安世.冬至前简陈正已李季允:「节物吹葭近,乡闾送篚频。」
基本字义
吹chuī(ㄔㄨㄟ)
1、合拢嘴唇用力出气:吹打。吹灯(a.把灯火吹灭;b.喻人死亡;c.喻失败、垮台)。吹毛求疵。吹鼓手(a.办婚、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;b.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)。吹灰之力。
2、说大话:吹牛。吹嘘。
3、类似吹的动作:吹拂。风吹草动。
4、(事情)失败:吹台。
5、消息流传,鼓动宣传:鼓吹。
基本字义
葭jiā(ㄐ一ㄚ)
1、初生的芦苇:葭芦。葭莩(①芦苇中的薄膜;②喻关系疏远的亲戚,如“葭葭之亲”)。
2、古同“笳”,一种乐器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