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棰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尺棰』
拼音:chǐ chuí
注音:ㄔˇㄔㄜˇ ㄔㄨㄟˊ
解释:
1.亦作"尺捶"。
2.一尺之棰。棰,木杖。语本《庄子.天下》:"一尺之捶﹐日取其半﹐万世不竭。"
3.常以喻短少。
古代诗词
南北朝.江淹.杂体诗 孙廷尉绰杂述:「静观尺棰义。」
南北朝.沈约.细言应令诗:「开馆尺棰余。」
明代.贝琼.送潘时雍归钱塘:「岂无一尺棰,盗贼不足笞。」
明代.刘炳.东武吟:「壮年投笔去,手提三尺棰。」
宋代.刘榘.凤凰台:「尺棰仗皇灵,喋备笞其背。」
基本字义
尺chǐ(ㄔˇ)
1、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2、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3、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4、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其他字义
尺chě(ㄔㄜˇ)
1、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基本字义
棰chuí(ㄔㄨㄟˊ)
1、短木棍:“一尺之棰,日取其半,万世不竭”。
2、用棍子打,杖刑:“笞棰暴国,齐一天下”。
3、鞭子,鞭打:“士以马棰击亭长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