刍荛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刍荛』
拼音:chú ráo
注音:ㄔㄨˊ ㄖㄠˊ
解释:
1.割草打柴的人;樵夫:询于刍荛。
2.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(向人提议时作谦辞):诸公谁听刍荛策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骠国乐-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:「骠乐骠乐徒喧喧,不如闻此刍荛言。」
唐代.高适.无题:「永顾拯刍荛,孰云干鼎镬。」
唐代.高适.睢阳酬别畅大判官:「君还谢幕府,慎勿轻刍荛。」
唐代.贯休.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·尧铭:「舞擎干羽,囿入刍荛。」
宋代.陆游.即事:「群公先正不复作,故国世臣谁尚存!河洛可令终左衽,刍荛何自达修门。」
基本字义
刍(芻)chú(ㄔㄨˊ)
1、喂牲畜的草,亦指用草料喂牲口:刍秣(饲养牛马的草料)。反刍。
2、割草:刍荛(割草称“刍”,打柴称“荛”。指割草打柴的人。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)。刍言(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)。刍议(同“刍言”)。
3、草把:刍灵(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)。
基本字义
荛(蕘)ráo(ㄖㄠˊ)
1、柴草,割柴草:行牧且荛。
2、采柴草的人:刍荛(割草打柴的人,后多指在野之士)。荛竖。
3、“芜菁”的别称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