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芒粟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芒粟』

拼音:máng sù

注音:ㄇㄤˊ ㄙㄨˋ

解释:
1.穬麦的别名。
2.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。俗称鸡皮疙瘩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陆游.客中夜寒戏作长谣:「寝衣触体起芒粟,鼻息嘘润成冰凌。」
宋代.陆游.小楼:「肌肤凄凛起芒粟,肝肺峥嵘叠琼玉。」
宋代.梅尧臣.潘歙州话庐山:「坐石浸两骹,炎肤起芒粟。」

基本字义

máng(ㄇㄤˊ)

1、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:针尖对麦芒。初露锋芒。

2、像芒的东西:光芒。

3、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细长有尖,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,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,嫩叶可做牛的饲料。

基本字义

sù(ㄙㄨˋ)

1、一年生草本植物,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。北方通称“谷子”,去皮后称“小米”:粟子。沧海一粟。

2、古代泛称谷类:重(zhòng)农贵粟。

3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背若芒刺 背生芒刺 不露锋芒 锋芒毕露 锋芒逼人 锋芒所向 负芒披苇 光芒万丈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