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麻屦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麻屦』

拼音:má jù

注音:ㄇㄚˊ ㄐㄨˋ

解释:即麻鞋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白居易.步东坡:「闲携斑竹杖,徐曳黄麻屦。」
宋代.陆游.穷居:「掩书常笑城南杜,麻屦还朝授拾遗。」
元代.冯子振.题赵仲穆临李伯时凤头骢图:「一僮绿袂麻屦觕,臂挑庄叟大瓠壶。」
明代.庄昶.送新友弓大方会试用大司寇张老先生韵:「到我白云麻屦几,共君玄碧酒杯双。」

基本字义

má(ㄇㄚˊ)

1、草本植物,种类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等。茎皮纤维通常亦称“麻”,可制绳索、织布:麻布。麻衣。麻袋。麻绳。麻纺。

2、指“芝麻”:麻酱。麻油。

3、像腿、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:脚麻了。

4、感觉不灵,或丧失感觉,引申为思想不敏锐:麻痹。麻醉。麻木不仁。

5、面部痘瘢,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:麻子。

6、带细碎斑点的:麻雀。麻蝇。

7、喻纷乱:麻乱。麻沸。

8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屦(屨)jù(ㄐㄨˋ)

1、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:屦贱踊贵(鞋价低贱而假肢却很贵,形容社会黑暗,统治者惨无人道,滥施酷刑)。

2、践踏。

3、古同“屡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闭塞眼睛捉麻雀 纷乱如麻 陈谷子烂芝麻 顶针续麻 骨软筋麻 愁绪如麻 麻姑献寿 麻痹大意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