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麻菽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麻菽』

拼音:má shū

注音:ㄇㄚˊ ㄕㄨ

解释:
1.亦作"麻尗"。
2.麻与豆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陆游.舍南杂兴:「麻菽连枝熟,柴荆尽日关。」
先秦.诗经.七月:「黍稷重穋[10],禾麻菽麦。」
宋代.张经.周玄初祷雨诗:「桑麻菽粟青且葱,野花石竹俱纤秾。」
明代.庄昶.资正书院和赵太守韵:「麻菽乾坤画不如,笑拈化笔古人馀。」
明代.潘希曾.忧旱:「麻菽仅可播,分秧尚无水。」

基本字义

má(ㄇㄚˊ)

1、草本植物,种类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等。茎皮纤维通常亦称“麻”,可制绳索、织布:麻布。麻衣。麻袋。麻绳。麻纺。

2、指“芝麻”:麻酱。麻油。

3、像腿、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:脚麻了。

4、感觉不灵,或丧失感觉,引申为思想不敏锐:麻痹。麻醉。麻木不仁。

5、面部痘瘢,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:麻子。

6、带细碎斑点的:麻雀。麻蝇。

7、喻纷乱:麻乱。麻沸。

8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shū(ㄕㄨ)

1、豆的总称:菽水(泛指粗茶淡饭,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,如“菽菽承欢”)。菽麦。菽粟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闭塞眼睛捉麻雀 纷乱如麻 陈谷子烂芝麻 顶针续麻 骨软筋麻 愁绪如麻 麻姑献寿 麻痹大意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