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鞔鼓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鞔鼓』

拼音:mán gǔ

注音:ㄇㄢˊㄇㄣˋ ㄍㄨˇ

解释:张革蒙鼓。把皮革绷紧,固定在鼓框上,做成鼓面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杜牧.池州送孟迟先辈:「鞔鼓画麒麟,看君击狂节。」
明代.徐渭.设为鱼虾所诘:「孕肠急鞔鼓,张目不得眠。」

基本字义

mán(ㄇㄢˊ)

1、把布蒙在鞋帮上或以皮革补鞋头:鞔鞋。

2、把皮革蒙在鼓框上,钉成鼓面:鞔鼓。

3、鞋帮;也指鞋:“南家,工人也,为鞔者也。”

其他字义

mèn(ㄇㄣˋ)

1、古通“懑”,闷胀:“味众珍则胃充,胃充则中大鞔,中大鞔而气不达。”

基本字义

gǔ(ㄍㄨˇ)

1、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è)。鼓角(jiǎo)。大鼓。

2、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
3、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
4、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
5、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
6、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败鼓之皮 敝鼓丧豚 布鼓雷门 打边鼓 打当面鼓 櫜弓卧鼓 大张旗鼓 大锣大鼓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