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蒲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寒蒲』
拼音:hán pú
注音:ㄏㄢˊ ㄆㄨˊ
解释:蒲草。因多生长于水滨,故称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杜牧.鹤:「清音迎晓月,愁思立寒蒲。」
唐代.杜甫.过南岳入洞庭湖:「翠牙穿裛桨,碧节上寒蒲。」
宋代.黄庭坚.次韵德孺感兴二首:「寒蒲虽有节,枯木已无心。」
宋代.黄庭坚.谢何十三送蟹:「寒蒲束缚十六辈,已觉酒舆生江山。」
宋代.陆游.出游:「蟹束寒蒲大盈尺,鲈穿细柳重兼斤。」
基本字义
寒hán(ㄏㄢˊ)
1、冷,与“暑”相对:寒冬。寒色。寒衣。寒冽。寒带。寒战。寒噤。寒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寒喧。寒来暑往。唇亡齿寒。
2、害怕:寒心。
3、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:寒门。寒伧。寒舍。寒窗(喻艰苦的学习环境)。寒酸。寒士(旧指贫穷的读书人)。
基本字义
蒲pú(ㄆㄨˊ)
1、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池沼中,高近两米。根茎长在泥里,可食。叶长而尖,可编席、制扇,夏天开黄色花(亦称“香蒲”):蒲黄(蒲的花粉)。蒲棒。蒲草。蒲绒。蒲扇。
2、指“菖蒲”:蒲节。蒲月(指农历五月)。
3、庵,用草盖的圆形屋。
4、古同“匍”,匍伏。
5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