旄牛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旄牛』
拼音:máo niú
注音:ㄇㄠˊㄇㄠˋ ㄋ一ㄡˊ
解释:即牦牛。产于我国西南地区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李纲.丹霞本老见示拂子并颂次韵:「有个旄牛闲拂子,用时由我不由伊。」
清代.钱谦益.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 其二:「愿同笮马扶车辇,欲傍旄牛听鼓笳。」
明代.陈琏.喜雪:「狡兔藏三穴,旄牛显半身。」
清代.王士禛.戴嵩牛图:「旄牛徼外阻王会,万蹄骄马高缠鬃。」
清代.吴存楷.阿都行:「旄牛山下列砦住,河东一姓分守之。」
基本字义
旄máo(ㄇㄠˊ)
1、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:“上将拥旄西出征,平明吹笛大军行”。
其他字义
旄mào(ㄇㄠˋ)
1、古同“耄”,年老。
基本字义
牛niú(ㄋ一ㄡˊ)
1、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2、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3、喻固执或骄傲:牛气。
4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