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理诣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理诣』

拼音:lǐ yì

注音:ㄌ一ˇ 一ˋ

解释:谓理政的见识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慧宣.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·释僧肇:「秦王嗟理诣,童寿揖词清。」
唐代.权德舆.与道者同守庚申:「派分示三教,理诣无二名。」
唐代.武三思.秋日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:「理诣归一处,心行不二中。」
宋代.刘弇.寄李知章:「纷纷缃缥洒飞砾,埋没理诣非一端。」

基本字义

lǐ(ㄌ一ˇ)

1、物质本身的纹路、层次,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理。肌理。条理。事理。

2、事物的规律,是非得失的标准,根据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论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气壮。

3、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“物理学”:理科,数理化。理疗。

4、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、处置:理财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。总理。

5、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:理睬。答理。

6、古代指狱官、法官。

7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诣(詣)yì(一ˋ)

1、到,特指到尊长那里去:诣阙。诣前请教。

2、[造诣]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:苦心孤诣(指刻苦钻研,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爱答不理 秉公办理 表壮不如理壮 不可理喻 不理不睬 擘肌分理 不近道理 惨无人理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