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寒衲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寒衲』

拼音:hán nà

注音:ㄏㄢˊ ㄋㄚˋ

解释:
1.单薄的僧衣。
2.代指贫苦僧人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郑巢.送:「坐石缝寒衲,寻龛补坏经。」
明代.王醇.送仰之上人之广陵:「春寒衲一层,片笠挂青藤。」
宋代.释智朋.朝阳穿破衲二首:「骨相寒,毳寒衲。」
唐代.寒山.诗三百三首 其一九七:「不学白云岩下客,一条寒衲是生涯。」

基本字义

hán(ㄏㄢˊ)

1、冷,与“暑”相对:寒冬。寒色。寒衣。寒冽。寒带。寒战。寒噤。寒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寒喧。寒来暑往。唇亡齿寒。

2、害怕:寒心。

3、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:寒门。寒伧。寒舍。寒窗(喻艰苦的学习环境)。寒酸。寒士(旧指贫穷的读书人)。

基本字义

nà(ㄋㄚˋ)

1、僧衣。

2、僧人:老衲。

3、同“纳”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冰寒于水 白屋寒门 八百孤寒 冰雪严寒 薄寒中人 不寒而栗 不饥不寒 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

更多汉语词典: 縻漫 帘栊 寒禁 縻络 立井 寒岑 两梁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