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寒饥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寒饥』

拼音:hán jī

注音:ㄏㄢˊ ㄐ一

解释:
1.亦作"寒饥"。
2.寒冷和饥饿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白居易.移家入新宅:「既可避燥湿,复免忧寒饥。」
唐代.白居易.自问行何迟:「进不慕富贵,退未忧寒饥。」
唐代.韩愈.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:「倏忽十七年,终朝苦寒饥。」
唐代.韩愈.符读书城南:「不见三公后,寒饥出无驴。」
唐代.韩愈.赠崔立之:「昔年十日雨,子桑苦寒饥。」

基本字义

hán(ㄏㄢˊ)

1、冷,与“暑”相对:寒冬。寒色。寒衣。寒冽。寒带。寒战。寒噤。寒食(节名,在清明前一天。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,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“寒食”)。寒喧。寒来暑往。唇亡齿寒。

2、害怕:寒心。

3、穷困,有时用作谦辞:寒门。寒伧。寒舍。寒窗(喻艰苦的学习环境)。寒酸。寒士(旧指贫穷的读书人)。

基本字义

饥(飢饑)jī(ㄐ一)

1、饿:饥饿。饥民。饥驱(旧指为衣食而奔走)。饥餐渴饮。饥寒交迫。饥不择食(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)。画饼充饥。

2、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:饥荒。饥馑(灾荒)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冰寒于水 白屋寒门 八百孤寒 冰雪严寒 薄寒中人 不寒而栗 不饥不寒 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