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鸱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茅鸱』
拼音:máo chī
注音:ㄇㄠˊ ㄔ
解释:
1.鸟名。猫头鹰。
2.古逸诗篇名。
古代诗词
唐代.丘光庭.补茅鸱:「茅鸱茅鸱,无集我冈。」
明代.刘基.杂诗(五首):「茅鸱潜枳枸,大眼挂宵镜。」
宋代.范质.诫儿侄八百字:「相鼠与茅鸱,宜鉴诗人刺。」
唐代.丘光庭.补茅鸱 其四:「茅鸱茅鸱,无嚍我陵,汝食汝饱,莫我好声,愿弹去汝,来彼仓鹰,来彼仓鹰,祭鸟是徵。」
基本字义
茅máo(ㄇㄠˊ)
1、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季先开花,后生叶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茎可食,亦可入药。叶可编蓑衣(亦称“白茅”):茅草。茅庐。茅舍。名列前茅(喻名次列在前面)。
基本字义
鸱(鴟)chī(ㄔ)
1、古书上指鹞鹰:鸱张(嚣张、凶暴,像鸱张开翅膀一样)。鸱视(昂首而视,如鸱欲有所攫取)。鸱顾。鸱目虎吻(形容相貌凶恶)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