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鳞皴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鳞皴』

拼音:lín cūn

注音:ㄌ一ㄣˊ ㄘㄨㄣ

解释:
1.亦作"鳞?"。
2.像鳞片般的皲皮或裂痕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白居易.有木诗八首:「彩翠色如柏,鳞皴皮似松。」
宋代.陆游.龟堂:「天矫竹如意,鳞皴松养和。」
唐代.卢仝.与马异结交诗:「忽雷霹雳卒风暴雨撼不动,欲动不动千变万化总是鳞皴皮。」
唐代.卢士衡.灵溪老松歌:「灵溪古观坛西角,千尺鳞皴栋梁朴。」
唐代.皮日休.虎丘寺殿前有古杉一本形状丑怪图之不尽…三:「突兀方相胫,鳞皴夏氏胝。」

基本字义

鳞(鱗)lín(ㄌ一ㄣˊ)

1、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:鱼鳞。鳞片。

2、鳞状的:鳞爪(zhǎo)。鳞波。鳞茎。鳞屑。鳞集(群集)。遍体鳞伤。鳞次栉比。

3、泛指有鳞甲的动物:鳞鸿(指“鱼雁”,即书信)。

基本字义

cūn(ㄘㄨㄣ)

1、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:皴裂。皴理(裂纹)。

2、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:手上全是皴。

3、中国画技法之一,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:皴法。皴笔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败鳞残甲 遍体鳞伤 波光鳞鳞 沧海一鳞 常鳞凡介 斗水活鳞 腹有鳞甲 附翼攀鳞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